娝(否、痞)

潮语发音
潮州 pai2
揭阳 pai2
潮州 0
揭阳 0
中文解释
不肖,野蠻,不循規蹈矩
指人不肖,野蠻,不循規蹈矩。

《說文·女部》:“娝,不肖也。”
《玉篇·女部》:“娝……不肖。”又“娝”《廣韻》一音“方美切”,白讀音正可讀[pai2]。

其實,“娝”是“否”的後起字,“否”古有鄙劣之意。
1.《書·堯典》:“否德忝帝位。”
2.《釋名·釋言語》: “否,鄙也,鄙劣不能有所堪也。”
3.清代王夫之《宋論·仁宗》:“至於既簡在位,或賢或否,則以功而明試之。”

今字通作“痞”。
宋代張耒《藥戒》:“商君見其痞也,厲以刑法,威法以斬伐。”

湖南稱流氓無賴爲“痞子”,跟潮汕話的“娝囝”同。又“痞”潮音文讀爲[pi2],白讀爲[pai2]。

例句
普:這孩子太頑皮了,你要多多管教。
潮:個孥囝過娝,你着知教示。
更多
標籤: 容止品能
词条状态:  贡献者提交
潮州母语 2005-2025 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