娝(否、痞)
中文解释
不肖,野蛮,不循规蹈矩
指人不肖,野蛮,不循规蹈矩。
《说文·女部》:“娝,不肖也。”
《玉篇·女部》:“娝……不肖。”又“娝”《广韵》一音“方美切”,白读音正可读[pai2]。
其实,“娝”是“否”的后起字,“否”古有鄙劣之意。
1.《书·尧典》:“否德忝帝位。”
2.《释名·释言语》: “否,鄙也,鄙劣不能有所堪也。”
3.清代王夫之《宋论·仁宗》:“至于既简在位,或贤或否,则以功而明试之。”
今字通作“痞”。
宋代张耒《药戒》:“商君见其痞也,厉以刑法,威法以斩伐。”
湖南称流氓无赖为“痞子”,跟潮汕话的“娝囝”同。又“痞”潮音文读为[pi2],白读为[pai2]。
例句
普:这孩子太顽皮了,你要多多管教。
潮:个孥囝过娝,你着知教示。
更多
แท็ก :
容止品能
词条状态:
贡献者提交
《潮典》测试版提示您:词条处在改进状态中,如您发现错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QQ群:486472604,电子邮箱:mogher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