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痘

潮语发音
潮州 0 1
中文解释
長水痘
水痘(varicella,chickenpox)是由水痘-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。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,成人發病症狀比兒童更嚴重。以發熱及皮膚和黏膜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、皰疹、痂疹爲特徵,皮疹呈向心性分佈,主要發生在胸、腹、背,四肢很少。冬春兩季多發,其傳染力強,水痘患者是惟一的傳染源,自發病前1~2天直至皮疹乾燥結痂期均有傳染性,接觸或飛沫吸入均可傳染,易感兒發病率可達95%以上。該病爲自限性疾病,一般不留瘢痕,如合併細菌感染會留瘢痕,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,有時病毒以靜止狀態存留於神經節,多年後感染復發而出現帶狀皰疹。

【潮中記聞】炒疕[pi2]
潮人把結痂稱爲“結疕”、“爆疕”。炒疕是生水痘時纔有的儀式,純屬迷信。過去生在臉上的水痘,最怕被抓破之後,在臉上留下凹痕,潮汕土話稱做“生跡”。所以總希望順利結痂,於是有了這個迷信的環節。在患水痘的第12天進行,俗稱“十二日炒疕”。其法如下:拿一個竹箶放在地上,讓孩子坐在裏面中間,用一把綠豆,在不開火的鼎裏炒上12下,用鼎剷剷起淋在孩子頭上,說句吉祥話。炒丕就算完成了。水痘患兒在炒丕之後,雖然仍要講究,比如不接觸冷水,不吃豉油(醬油),不吃生冷東西,不吃海魚,等等之外,基本就無事了,所以民間有“食痘閒過鱟”的俗語。
更多
標籤: 人体生理 动词
词条状态:  贡献者提交
潮州母语 2005-2024 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