達濠埠
中文解释
達濠埠
達濠本爲潮陽縣管轄,稱“踏頭埔”。“踏頭”是潮汕方言用詞,指岸邊石階,引申爲碼頭。“踏頭埔”這個名字蘊含了水濱碼頭、臨水成市的含義。清順治年間,由於諧音,纔開始正式寫作“達濠埠”,進而簡寫爲“達濠”或“達埠”(達埠往往單指達濠鄉)。
▲ 達濠港
《潮陽縣誌。鄉都》踏頭埔 條中記:“招收名爲千金港,貨船漁舟聚集之處,多於此設埠開市。”康熙二十三年(1684),粵海關成立,即設立達濠口,對過往商船進行抽稅。嘉慶《潮陽縣誌》卷三“城池”“達濠城”條記“前橫一河,即達濠港,港內商漁船隻千艘,灣泊東西兩岸。”
清代達濠駐有招寧司巡檢、達濠守備、招收場大使,又設海關達濠口,既是軍事雄鎮,又是繁盛的商埠,達濠河渡口成爲“瓊南廣惠往來商船停泊之處”清人楊英在其《延平王戶官楊英從徵實錄》中說:“達濠埠可以拋泊海艘、通運糧米,資其富饒,且須由南洋鱟澳過達濠埔方可至縣。”商貿業的長盛不衰,使達濠成爲東南沿海重要的商業集散地,被譽爲“潮州四大古鎮之首”。
達濠港的興起,推動了商埠的興起與發展。一是人口的增長。四通八達,商賈輻輳的達濠港,吸引各地居民到此落戶定居,形成陳、楊、吳、鄭、張、餘、翁、李、邱、朱、紀、梅等多姓聚集的區域。
二是街區的擴容。達濠港的興起,推動了達埠、赤港、青籃三鄉沿濠江邊爲商業聚集的地方,將三鄉聯結爲一個整體,歷史上形成了許多老街。如達濠城東門外永濠街,西自城內,東至巡司埠,全長350米,由原永茂、油園、東濠三街合併而成。其南有永興街、古井街、米安街、長安街、古竹街、永順街、太和街、泰安街、廠前街、通興街、康和街、和美街等。古竹街俗稱竹篾街,是原來製售竹製品集中的地方。西濠門外爲新興街,往西在西門頭接海旁路,因形成於清末民初而得名。
永寧街和蘇州街在三角鋪與永濠街中段匯合。蘇州街南北走向,其西面原臨達濠坑(今爲西田路),原長百餘米,今存七十米,街兩旁爲兩層單開間木構樓房,樓下門兩邊木板取下即是做生意的樓面,二樓則用作居住。街北原有於乾隆二十八年重修的永寧橋往西通往陸厝池。蘇州街南側一段清代樓面街貌保留較好。
新興街十四號朱厝建於康熙年間,比興建達濠城還要早,當時厝前還未建起樓房,視線可直達河西赤砂埔。因濠江在赤砂埔前有一彎曲,帆船經過風帆片片翻轉,有如關公翻冊。
達濠港的興起,推動了祠堂的興建。營建祠堂以奉祀祖先,凝聚宗親,這是傳統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。因經商行貿而發達富裕的達濠人,要做的一件重要事情,就是集資建祠堂,特別是紅頭船商人。根據相關材料顯示,達濠三鄉的祠堂衆多。達埠有吳、鄭、張、餘、翁、李、邱、朱、紀、陳等姓十四座;赤港有陳、林、翁、謝、楊、許、曾等姓十一座;青籃有蔡、徐、黃、林、李、梅、詹、吳等姓十七座。這些祠堂大多建造或修繕於清代。
不少祠堂是紅頭船商人建造的。達濠有“紅字雅祠堂,烏字雅花園”的俗語,是說紅字祠(吳氏家廟)在衆多祠堂中是最漂亮的一座。紅字祠和烏字祠建於乾隆年間,建這兩座祠堂的是吳氏兄弟,具爲紅船主,販運上海,致富而興建祠堂。因祠堂建造精雕細琢、工藝超羣而享譽地方。
達濠港的興起,推動了民間信仰的發展。海邊、商埠多拜海神媽祖與財神關帝。作爲“海上保護神”,媽祖既是漁民的保護神,也是行船航海人的保護神。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,媽祖廟之多,媽祖崇拜之盛,反映着一個地方港口的繁榮發達。在達濠埠短短七百多米的濠江岸線上,就分佈了四座天后宮。
濠江岸線原在廠前街一線,數百年後南推至海旁路,至20世紀90年代初又移至沿江路。現在廠前街離濠江岸有一百八十米的距離。廠前街西端就有一座天后古廟,俗稱達濠埠媽祖宮。嘉慶《潮陽縣誌》載:“在達濠埠中,建自何年無可稽考。雍正乙巳年臘月重修。埠衆、漁船共祀之。”達濠埠天后宮於道光六年(1826)、光緒十八年(1892)、1990年三次重修。廟門外兩壁有光緒十八年刻詩:
(左)維茲天后,閨中養真。莆田身化,謝脫凡塵。母儀坤德,昭代功臣。慈航利濟,實筏通津。恩加海島,九州皆春。濠江保障,威靈聖神。
(右)懷我聖母,赫赫休揚。俔天之妹,降福穰穰。狂瀾力障,舟濟平康。兩埠商旅,食德莫忘。千秋崇祀,俎豆馨香。煥新廟宇,益著恩光。
除這座天后宮外,嘉慶《潮陽縣誌》還記載了河渡、下尾、生祠前三座天后宮。達濠天后宮之多,足見達濠古港的商業貿易繁盛和極大影響力。
在濠江,幾乎每鄉都有關帝廟。濠江諸多關帝廟中,最爲出名的是達濠廠前街關聖古廟,俗稱關爺宮。該廟始建未詳,重修於乾隆二年(1737)、咸豐二年(1852),1991年再修。關爺宮所處位置是達濠繁華鬧市中心,各種鋪戶林立,商業發達。清代曾由商鋪間印刷“鐳票”(“鐳”,潮語是古銅幣的意思,“鐳票”即銀票)作爲一種有價證券在海外流通,因此地利,關爺宮香火鼎盛,信
更多
標籤:
词条状态:
贡献者提交
《潮典》测试版提示您:词条处在改进状态中,如您发现错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QQ群:486472604,电子邮箱:mogher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