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骹

潮语发音
潮州 0 1
中文解释
裸足、妾、土醫生
“骹”即“腳”,“腳”爲“骹”的俗字。“赤骹”一詞,非指顏色,它有三個義:

一是指不穿鞋屐,裸露的足。這是其本義。潮汕原是古越之地,越人常下河海捕撈,或種植水稻,故必須赤着雙足,成爲生活習慣。古代中原漢人南遷入潮,便入鄉隨俗而赤着腳。

二是指妾。這是其引申義。舊社會富人買婢女,服侍家人,稱爲“走鬼”。走鬼成年,或嫁人,或被阿爺納爲妾(即小老婆),這妾便叫“赤骹婢”或“赤骹”。赤腳雖爲老爺生男育女,但地位極低。稱呼男人都是阿爺、阿舍,稱呼女人都是阿奶、阿孃。連自己親生子女也稱阿舍、姑娘。就是成了祖母,也被人直呼其名,至多加個“婆”字而已。死後神主不能奉於公廳大龕,另設小櫝奉祀。
1.唐•韓愈《寄盧仝》:“一奴長鬚不裹頭,一婢赤腳老無齒。”
2.宋•梅堯臣《次韻答長文內翰遺石器八十八件》:“唯應赤腳婢,收拾怨常酷。”
3.清•陳寅《馭僕篇》:“半飽當門黃臉童,敝衣行市赤腳婢。”
4.宋•陸游《農家》:“蒼頭供井臼,赤腳解縫紉。”
5.宋•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卷十四:“楊誠齋自祕書監將漕江東,年未七十,退休南溪之上,老屋一區,僅庇風雨,長鬚、赤腳才三四人。”

三是指土醫生,這是其比喻義。公社化期間,農村生產大隊(村一級政權)選派一些有文化的青年,到縣城衛生部門培訓,學些衛生醫療知識。結業後便在生產大隊充當“赤骹醫生”。平時參加生產勞動,社員有小病便由他治療,醫藥費收支全在生產隊記工分。這對解決當時農村缺醫少藥、預防疾病、促進生產起着積極作用。人民公社撤銷,“赤骹醫生”也漸漸消失。
更多
標籤: 称谓 名词
词条状态:  公开优化
潮州母语 2005-2024 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