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州歌冊

潮语发音
潮阳 dio5 ziu1 gua1 cêh4
潮州 0 1 2 3
潮阳 0 1 2 3
中文解释
潮州歌冊
潮州歌冊俗稱 唱cio歌gua冊cêh, 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多以長篇敘事唱本爲主,是以潮州話誦唱的民間說唱藝術,是潮汕地區特有的曲藝形式。宋末至明初,來自佛教的寶卷、淘真、詞話及江浙彈詞等經福建、江西流入潮州,與當地歌謠、俗曲等相結合,並受其影響,從而形成了潮州歌冊這一新的曲藝形式。潮州歌冊形成於明朝,盛行於清末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。而且向外傳播,形成諸如東山歌冊之類發源於潮州歌冊的民俗藝術。

潮州歌冊是潮州俗文學中最流行的說唱文學,又名七字歌,鬥畲歌,唱四句,潮州歌,潮州俗曲。一般認爲由唐以來的潮州彈詞演變而成,作爲一種民間文藝活動,他深深紮根於羣衆中,很受民衆尤其是婦女的歡迎,基於此,它有一個半邊天文學的別稱。

歌文由潮州話編寫,有曲有白,一般曲文多爲七字句,四句爲一組,押韻以組爲單位,流行於潮汕方言區。
數百年流傳之下,潮州歌冊總數不下五百種,但由於不斷流失和損毀,現在保存下來的約有二百部,能開列書目的有三百多部。篇幅長短不一,以數萬字一部的佔多數,最長的篇幅達五六十萬字。

時移世易,唱歌冊的人越來越少了。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,潮汕各地不少文化人還熱衷此道,紛紛揮毫創作新潮州歌冊,但惜乎新舊歌冊大多殆盡於文革浩劫,此道從此式微。  

  2008年,潮州歌冊被國務院列進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。

潮州歌冊的題材可歸納爲四大類:其一、根據歷史演義小說改編。如:《隋唐演義》、《十八寡婦徵西》;其二、歷史知名公案。如:《大紅袍》、《小紅袍》、《七屍八命》;其三、才子佳人故事。如:《臨江樓》、《吳瑞明》、《西廂記》;其四、根據地方故事民間傳說編寫。如:《蘇六娘》、《龍井渡頭》、《金花牧羊》。


部分潮州歌冊歌單:
https://t3.kugou.com/song.html?id=8NHCb83zyV2


更多
標籤: 名词
词条状态:  贡献者提交
潮州母语 2005-2024 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