忤逆
中文解释
不肖
忤逆,不肖,不聽長輩勸示、勸告。
忤,逆也,違逆,牴觸。
《莊子·刻意》:無所於忤,虛之至也。唐代成玄英窪: “忤,逆也。”
《新唐書 · 李義府傳》: 凡忤意者,皆中傷之。
《廣韻》 去聲暮韻: “忤,逆也。” 忤、逆連成雙音節詞,是同義詞的聯合,可用如動詞或形容詞,如 《淮南子·齊俗訓》:不犯禁而入,不忤逆而進。
漢代陸賈《新語·辨惑》: 無忤逆之言,無不合之義。
元代王實甫 《破窯記》: 狀元郎仇恨記在心中,忤逆女將爹孃不認睬。
《水滸傳》 第二十二回: (宋江) 又恐連累父母,教爹孃告了忤逆。
後兩例詞義與潮汕話完全相同。
例句
潮:你者忤逆囝,無人得你畏。
普:你這不肖子,難道就沒人能治你。
更多
標籤:
名词
词条状态:
贡献者提交
《潮典》测试版提示您:词条处在改进状态中,如您发现错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QQ群:486472604,电子邮箱:mogher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