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海會館

潮语发音
澄海 no6 hai2 huê6 guan2
潮州 0 1 2 3
澄海 0 1 2 3
中文解释
兩海會館
清嘉慶十一年(1806年)
潮州之海陽縣與澄海縣在興寧縣合力修建而成,故名爲兩海會館。

民國九年(1920年),兩海會館重修。

民國十四年(1925年)3月,
東征軍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曾在此接見農民運動領導人。大革命時期,這裏是縣農運協會會址。

2009年,興寧市政府把兩海會館列爲重點項目再次進行維修保護。

2017年,該館列爲《東征軍興寧歷史展覽館》進行布展,重點展示了“東征軍在興寧”、“周恩來在興寧”和“潮州人在興寧”的史實。

兩海會館坐西南向東北,佔地面積1189平方米,建築面積約738平方米,爲典型潮州厝“二進式”即“二廳抱一庭”的格局。庭院向縱深重迭排列,正殿左右翼以迴廊形式形成對稱的四合院佈局。並綜合運用繪畫、雕刻、文字作建築裝飾。柱樑、斗拱、託檐等構件製作精美,內容豐富。

民國九年(1920年)由海陽、澄海兩縣商紳捐資重建,原建築中的不少木雕、石柱、石門框、石雕、石浮雕、石刻等裝飾性的建築構件,被保存下來,繼續使用。

兩海會館還是具有紀念意義的革命遺址。

民國十四年(1925年)2月,在中共推動下,廣東革命政府舉行討伐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。3月19日,東征軍右翼部隊在蔣介石、周恩來率領下進抵興寧,在興寧人民全力支持下,進攻興城,激戰兩天,取得勝利,史稱“興寧大捷”。興寧大捷後,周恩來在興寧工作、生活了23天。

當年,東征軍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就在兩海會館接見農民運動領導人。周恩來曾在此召開興寧農民運動骨幹會議並與進步青年座談,使興寧農工運動蓬勃發展。

2002年,兩海會館被批准爲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
會館外有斗門。門楣鐫刻“瀛海輯寧”匾額,陰刻鍍金。此匾一語雙關,“瀛海”乃仙居之地,此處指兩海會館,“輯寧”取歸納和平安寧之意,且“寧”字又指興寧,寓意會館與興寧和平安定。

會館門庭寬闊,寬約七八米,進深約兩三米,門、牆、柱、地均以石爲材,有三門進出,中間正門較大,門楣鑲嵌“兩海會館”石匾,左右邊小門門楣均鑲嵌有石匾,左爲“古瀛長屬”、右爲“萊島名區”。有一對石雕海獅把守大門。

會館大門內建築和庭院向縱深依次排列,中間露坪,正廳左右翼爲迴廊,形成對稱式四合院佈局。館內柱樑、託檐等處以潮州金漆木雕裝飾。各廳面積大小不一,上廳最爲寬暢,爲主要議事大廳。下廳正大門內側門楣處,列有《重修兩海會館記》,爲民國九年(1920年)由中山大學教授羅翽雲(藹其)撰,由毛筆墨汁書寫而成,經近百年時光,仍可識其十之七八。

會館內兩扇小門內側門楣處,有兩幅壁畫,左爲《中國澄海縣汕頭鎮圖》,再現了中國澄海縣汕頭鎮於清末民初剛剛開埠時候的景象;右爲《潮州八景圖》,展示了潮州城整體風貌。
更多
標籤:
词条状态:  贡献者提交
潮州母语 2005-2025 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