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濠埠

潮语发音
潮阳 dag8 hao5 bou1
潮州 0 1 2
潮阳 0 1 2
Chinese Definitions
达濠埠
达濠本为潮阳县管辖,称“踏头埔”。“踏头”是潮汕方言用词,指岸边石阶,引申为码头。“踏头埔”这个名字蕴含了水滨码头、临水成市的含义。清顺治年间,由于谐音,才开始正式写作“达濠埠”,进而简写为“达濠”或“达埠”(达埠往往单指达濠乡)。

▲ 达濠港
《潮阳县志。乡都》踏头埔 条中记:“招收名为千金港,货船渔舟聚集之处,多于此设埠开市。”康熙二十三年(1684),粤海关成立,即设立达濠口,对过往商船进行抽税。嘉庆《潮阳县志》卷三“城池”“达濠城”条记“前橫一河,即达濠港,港内商渔船只千艘,湾泊东西两岸。”

清代达濠驻有招宁司巡检、达濠守备、招收场大使,又设海关达濠口,既是军事雄镇,又是繁盛的商埠,达濠河渡口成为“琼南广惠往来商船停泊之处”清人杨英在其《延平王户官杨英从征实录》中说:“达濠埠可以抛泊海艘、通运粮米,资其富饶,且须由南洋鱟澳过达濠埔方可至县。”商贸业的长盛不衰,使达濠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商业集散地,被誉为“潮州四大古镇之首”。

达濠港的兴起,推动了商埠的兴起与发展。一是人口的增长。四通八达,商贾辐辏的达濠港,吸引各地居民到此落户定居,形成陈、杨、吴、郑、张、余、翁、李、邱、朱、纪、梅等多姓聚集的区域。

二是街区的扩容。达濠港的兴起,推动了达埠、赤港、青篮三乡沿濠江边为商业聚集的地方,将三乡联结为一个整体,历史上形成了许多老街。如达濠城东门外永濠街,西自城内,东至巡司埠,全长350米,由原永茂、油园、东濠三街合并而成。其南有永兴街、古井街、米安街、长安街、古竹街、永顺街、太和街、泰安街、厂前街、通兴街、康和街、和美街等。古竹街俗称竹篾街,是原来制售竹制品集中的地方。西濠门外为新兴街,往西在西门头接海旁路,因形成于清末民初而得名。

永宁街和苏州街在三角铺与永濠街中段汇合。苏州街南北走向,其西面原临达濠坑(今为西田路),原长百余米,今存七十米,街两旁为两层单开间木构楼房,楼下门两边木板取下即是做生意的楼面,二楼则用作居住。街北原有于乾隆二十八年重修的永宁桥往西通往陆厝池。苏州街南侧一段清代楼面街貌保留较好。

新兴街十四号朱厝建于康熙年间,比兴建达濠城还要早,当时厝前还未建起楼房,视线可直达河西赤砂埔。因濠江在赤砂埔前有一弯曲,帆船经过风帆片片翻转,有如关公翻册。

达濠港的兴起,推动了祠堂的兴建。营建祠堂以奉祀祖先,凝聚宗亲,这是传统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。因经商行贸而发达富裕的达濠人,要做的一件重要事情,就是集资建祠堂,特别是红头船商人。根据相关材料显示,达濠三乡的祠堂众多。达埠有吴、郑、张、余、翁、李、邱、朱、纪、陈等姓十四座;赤港有陈、林、翁、谢、杨、许、曾等姓十一座;青篮有蔡、徐、黄、林、李、梅、詹、吴等姓十七座。这些祠堂大多建造或修缮于清代。

不少祠堂是红头船商人建造的。达濠有“红字雅祠堂,乌字雅花园”的俗语,是说红字祠(吴氏家庙)在众多祠堂中是最漂亮的一座。红字祠和乌字祠建于乾隆年间,建这两座祠堂的是吴氏兄弟,具为红船主,贩运上海,致富而兴建祠堂。因祠堂建造精雕细琢、工艺超群而享誉地方。

达濠港的兴起,推动了民间信仰的发展。海边、商埠多拜海神妈祖与财神关帝。作为“海上保护神”,妈祖既是渔民的保护神,也是行船航海人的保护神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,妈祖庙之多,妈祖崇拜之盛,反映着一个地方港口的繁荣发达。在达濠埠短短七百多米的濠江岸线上,就分布了四座天后宫。

濠江岸线原在厂前街一线,数百年后南推至海旁路,至20世纪90年代初又移至沿江路。现在厂前街离濠江岸有一百八十米的距离。厂前街西端就有一座天后古庙,俗称达濠埠妈祖宫。嘉庆《潮阳县志》载:“在达濠埠中,建自何年无可稽考。雍正乙巳年腊月重修。埠众、漁船共祀之。”达濠埠天后宫于道光六年(1826)、光绪十八年(1892)、1990年三次重修。庙门外两壁有光绪十八年刻诗:

(左)维兹天后,闺中养真。莆田身化,谢脱凡尘。母仪坤德,昭代功臣。慈航利济,实筏通津。恩加海岛,九州皆春。濠江保障,威灵圣神。

(右)怀我圣母,赫赫休扬。伣天之妹,降福穰穰。狂澜力障,舟济平康。两埠商旅,食德莫忘。千秋崇祀,俎豆馨香。焕新庙宇,益著恩光。

除这座天后宫外,嘉庆《潮阳县志》还记载了河渡、下尾、生祠前三座天后宫。达濠天后宫之多,足见达濠古港的商业贸易繁盛和极大影响力。

在濠江,几乎每乡都有关帝庙。濠江诸多关帝庙中,最为出名的是达濠厂前街关圣古庙,俗称关爷宫。该庙始建未详,重修于乾隆二年(1737)、咸丰二年(1852),1991年再修。关爷宫所处位置是达濠繁华闹市中心,各种铺户林立,商业发达。清代曾由商铺间印刷“镭票”(“镭”,潮语是古铜币的意思,“镭票”即银票)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在海外流通,因此地利,关爷宫香火鼎盛,信
更多
Tags:
词条状态:  贡献者提交
潮州母语 2005-2025 Links